——稻盛和夫
1
以“動機至善,私心了無”作為判斷基準
描繪遠大夢想并付諸實施時,必須問一問自己“動機善否?”通過自問自答來判斷自己動機的善惡。
所謂善,就是普遍認為好,所謂普遍,就是無論由誰來看,都認為是好事。因此,不是只符合自己的利益、方便和形象就可以,而必須是自己和他人都能接受的。另外,在工作過程中,還要自問“私心有無?”必須審視自己的內心,在工作中防止以自我為中心。
1985年,電信業(yè)進入到了自由競爭的市場化階段。此前,電信業(yè)一直屬于國家的壟斷行業(yè),而在那一年,政府終于允許民營企業(yè)進入該領域。
當時的通信費用過于高昂,給民眾造成了過重的經濟負擔,我對此義憤填膺。尤其和其他國家的通信費用相比,當時本國的費用要高出許多。
起初我認為,要想與營業(yè)額高達數(shù)兆日元的電電公社(如今NTT公司)相抗衡,只有一個辦法——建立以大企業(yè)為核心的行業(yè)聯(lián)盟,大家抱作一團,與電電公社這個業(yè)內航母展開競爭。
于是,我期待某個大企業(yè)能夠挺身而出,為降低國民的通信費用而振臂一呼,但或許是風險太大的緣故,竟然沒有一家企業(yè)愿意牽頭。面對此情此景,我再也無法袖手旁觀,決定自己來做這件事。
我當時請了幾位電電公社的干部和電信領域的專家,向他們咨詢進軍電信業(yè)的相關問題,并展開了討論。當時,我對他們說了這樣一番話:
一直以來,我們的電信業(yè)始終是國營的。如今,我們已經構建起了先進的電信基礎設施。而且,不但電電公社邁入了民營化,國家也開始允許其他企業(yè)進入該領域。這可謂是百年一遇的轉型時期。
我們或許能夠成為這場大變革的弄潮兒。我們有相應的智慧和能力,又正好趕上好時候,能夠獲得行業(yè)準入資格。這一切,實在太幸運了。
人生只有一次,能夠碰上這種珍貴的機遇,值得為之賭上性命。這種機會,實在是來之不易的福分。我們不可錯失良機,要參與其中,勇敢面對挑戰(zhàn)。
這便是我創(chuàng)立第二電電的動機,不過,讓我真正下定決心的,還有另一個原因。
2
純粹無邪的赤子之心,即是 “善”
我在與一些干部和專家討論的過程中,心中漸漸點燃了希望——“這事兒能成”。但畢竟是規(guī)模宏大的事業(yè),因此我需要進一步的自我激勵,于是反復思索,最終在我腦中浮現(xiàn)的便是“動機至善,私心了無”。
在那之后的大約6個月里,每天晚上,即便喝了酒,在入睡之前,我也一定會捫心自問:“你想創(chuàng)立第二電電、參與電信業(yè),動機真的純粹嗎?真的沒有摻雜私心嗎?”我每天堅持對自己進行這種“靈魂的拷問”。
為了鼓足敢于向NTT這樣的行業(yè)巨頭發(fā)起挑戰(zhàn)的勇氣,我需要大義名分的支撐——我是為了國民的利益,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(yè)。為了百分百地確定自己“絲毫沒有夾雜為名為利的私欲”,我以“動機至善,私心了無”為宗旨,不斷自問自答。
“動機至善,私心了無”其實也是人生方程式的一種“思維方式”。而我的自問自答,也是為了審視自己的動機是否基于像“利己之心”這種錯誤的思維方式。從這個意義層面上看,它把人生方程式中的“思維方式”補充完整了。
“動機至善”中的“善”是指純粹、美好、正直、助人、溫良、體諒的美麗心靈。更進一步來說,就是純粹無邪的赤子之心。這種美德和品格的集合體,便可以用“善”這個字來表達。
換言之,我的自問自答,問的其實是“自己的動機是否美好、是否光明、是否助人、是否溫良、是否體諒、是否純粹”。這樣的解釋,想必大家也都能夠比較容易理解了。